迷你词

以文会友

18年,曾随赴南京宝华山寻独花兰。两年后,这片独花兰遭遇灭顶之灾。

| 暂无评论

18年,曾随赴南京宝华山寻独花兰,这是那时推送的壁纸。


两年后,这片独花兰遭遇灭顶之灾。这事儿还上了新闻。新闻中,宝华山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野猪拱的,并表示宝华山此前没有发现过独花兰,还需要专业人士鉴定。


然而独花兰的模式标本产地之一正是宝华山。一般来说,模式标本产地就是新物种初次被发现的地方。

不论是野猪干的还是遭人采挖,这一片身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濒危植物的,我去拜访过的独花兰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

并不想抨击什么,只是感觉失去了一位老朋友,故推送纪念。


三月底,宝华山中,落叶厚厚堆积的林下,独花兰花苞穿透而出,淡粉色花朵绽放,足有鸡蛋般大小。

花朵形态奇异,让我想到小时候在海洋馆里见过的“海天使”。那些身体半透明的软体动物,规律地扇动“翅膀”,浮游在深蓝色的海缸。独花兰也有着天使般的形体,中央三枚花被和特化的唇瓣构成躯体。两枚花被侧向展开,是挥动的双翼。这些花朵“浮游”在落叶之上,美丽又神秘。

独花兰的花被片呈淡粉色,肉质饱满。

中央的唇瓣形似号角。号角的尖端是花距,从外边看,距呈淡黄色,似乎蕴藏了许多花蜜,但实际上里面什么也没有。号角口有紫色的斑点,并向外延伸出一片波状的“唇盘”。唇瓣上方,是独花兰的花蕊。当传粉者落在唇盘上试图从距中取食花蜜时会摩擦到花蕊,就有一定几率帮助帮助独花兰传粉。


独花兰,顾名思义,一株只开花一朵。一株独花兰,也仅长一枚叶片。它的叶片较宽大,叶上表面呈暗绿色,背面则是紫色。独花兰的叶片往往被落叶覆盖,需要清理清理才能看到。拍摄完毕后,植物爱好者们会将暂时扫到一边的落叶盖回。

落叶堆积的森林下,才是适合独花兰生长的环境。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独花兰才能展现它最独特的美。


独花兰的学名 Changnienia amoena 本身也是一个纪念。据“自然图书馆NatureLibrary”考证[1]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标本采集员陈长年在野外工作不幸逝世,该研究所教授兼植物部主任钱崇澍先生为失去一位好助手而深感悲痛,特以陈长年之名作为兰科中之一个新属名以示纪念,Changnienia(独花兰属)是把陈长年的名字“长年”的拼音changnien拉丁化后作为属名。

独花兰的一份模式标本由陈长年、邓君 193,于1931年4月在江苏南京宝华山采集。1932年相关资料中,注明陈长年已故。

独花兰 Changnienia amoena 之名,是对那个动荡的年代中,为科学和事业倾其所有的人们的纪念。

如今,我曾去拜访过的这片独花兰已遭破坏,几近灭绝。更多的野生兰花,珍稀植物也正遭受环境变化、过度采挖的威胁。而我能为老朋友们做的只是记录:曾有一片独花兰,宝华山中繁衍。我会永远记得。

参考资料

[1]植物小志005之独花兰//mp.weixin.qq.com/s/Jh9bQN8Bh_3ZGVGHHMgimg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