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词

以文会友

端午攀登流石坡,寻找秀丽绿绒蒿

| 暂无评论

端午前后,高原花季开始了,那些看起来最贫瘠的地方都将绽放花朵。我的端午之行的其中一站,就是要去流石坡上寻找最艳丽的高原之花—— 绿绒蒿。

具体来说是 秀丽绿绒蒿 Meconopsis venusta,这种绿绒蒿只生长在丽江到香格里拉一带的雪山上。


驱车来到一条山沟中,两侧山峰随着我的深入愈发高耸。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样的,越高耸的山峰便越难以抵挡地质变化和风雨冲刷,千万年来山体不断崩裂。碎岩堆积,在山峰下形成一个陡峭的流石坡。此行的主要目标秀丽绿绒蒿就生长在坡上,我需要沿坡面爬升几百米海拔才能找到它们。

到达流石坡底下时,天气多云。云朵大块大块的,但不阴沉,云隙间蓝天可见。还不错,开始登山。

↑无苞杓兰 


在树木尚能生长的高度,浅薄的土壤和杉树、杜鹃的枯枝败叶供养了一些草本植物,其中就包括两种杓兰。小巧的是无苞杓兰 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 ,大个的是黄花杓兰 Cypripedium flavum 。 杓兰花瓣中的唇瓣特化成兜状,非常奇特。

↑黄花杓兰


开始登山时天气还不错,但当我开始拍黄花杓兰时,云朵已经悄悄的汇集成片,蓝天不见。云朵下部乌青色渐渐浓重,山雨降临。


细雨不断打在杓兰花朵上,但有周围几枚花瓣的保护,基本上没有雨水能侵入杓兰的兜里。


↑半荷包紫堇

冒雨继续攀登,很快我就越过了树木的领域,走入灰白色碎岩的国度中。


岩石中冒出了一些同样是灰白色的叶片,它们属于半荷包紫堇 Corydalis hemidicentra 。现在还不到它们的花季。


厚实的叶片上脉络清晰,三枚三枚长在一起。与荷叶一样,水无法浸润半荷包紫堇的叶片,雨水打到叶片上立刻弹开,或是集聚成水珠后滚落。

作为摄影师,下雨会给拍摄制造许多麻烦。但我不讨厌雨,白色流石被雨水浸湿,变得乌黑,这是激发植物们生长的信号。

↑梭砂贝母

几枝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从乌黑的流石深处伸出,垂下一朵花来。花朵土黄色,表面有着岩石般的纹理,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攀爬流石坡再加上拍照,我已经累的不行,但仍没有到达秀丽绿绒蒿开花的高度。

雨水暂歇。我拍完贝母,侧身一躺,在流石坡上休息。抬头望,由水汽构成的速朽的雕塑,无数次生生灭灭,是否有一朵是绿绒蒿的模样?


↑梭砂贝母

云朵最终破碎,落下雨来。落雨是云之碎片,而流石是山之碎片。植物们得到流石庇护、落雨滋养,才能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生长。

继续攀登,忽然见到远处的山坡上,蓝色闪烁,那一定就是秀丽绿绒蒿。


↑秀丽绿绒蒿


秀丽绿绒蒿或许想成为晴天的碎片。流石坡上的绿绒蒿,与乌云云隙间的蓝天一样显眼,与雨后的晴空一样纯净、让人渴求。

↑秀丽绿绒蒿

昆虫们也被这片蓝色吸引,如百鸟朝凤,纷纷落到花中。避雨的同时,也帮助绿绒蒿传了粉。

走近看,秀丽绿绒蒿的色彩更加动人。花瓣上,丝丝蓝紫色脉纹从基部伸出,绸般的质感



花心处,雄蕊的花丝同样是晴空蓝,花药则是明亮的黄色。从科学家角度讲,绿绒蒿在花瓣内积累大量花青素,开出色彩动人的花朵,正是为了抵御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好保护雌雄蕊。

这毕竟是海拔4000米以上,是贫瘠的、气候环境恶劣的流石坡。不管对植物还是对寻花人来说,这都是极为严酷的环境,而我正在这里见证生命的奇迹。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