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端午要吃粽子、赛龙舟,许多地方还有饮雄黄酒菖蒲酒、在门窗插艾草挂菖蒲的习俗,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泡菖蒲澡。
但在我上大学之前,对菖蒲这种植物却没有记忆。就算是在杭州端午味最浓的蒋村西溪,似乎也没见过有人家在门口悬挂菖蒲——一般单单插着艾草。或许对我这代人来说,菖蒲已经成为了“传说中的植物”。
这就是菖蒲了
上大学后,我在园林苗圃第一次见到了菖蒲。菖蒲学名 Acorus calamus,为菖蒲科菖蒲属植物,原本属于天南星科。乍一看,真是一种平平无奇的水草。叶片扁而细长,与芦苇、香蒲等很像,但菖蒲的叶片比它们要更宽。
菖蒲的叶片,似剑
“平平无奇”的菖蒲缘何成为端午习俗重要的一部分呢?一方面,与菖蒲的叶型有关。
菖蒲叶似剑,光泽耀眼,叶中央有一条明显的中脉,恰似古剑的剑脊。钱塘一代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传说钱塘江中有一瘌头鼋精,常在春秋两季发起洪水,危害百姓。身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得知后,以菖蒲为剑与之斗法,降服妖魔。此后,钱塘江两岸的百姓在端午期间便会在门上挂菖蒲用以辟邪,祈求良田屋舍不要被潮水淹没。
大理洱海旁野生的菖蒲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了当时的端午风俗:
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盘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
因菖蒲叶似剑,此在民间信仰中,菖蒲成为了神仙们的兵器,又成为端午辟邪习俗中必不可少的道具。
园林苗圃中的花叶菖蒲
后来,人们又把很多种叶片似剑的植物冠以“菖蒲”之名,比如鸢尾科的黄菖蒲、花菖蒲和唐菖蒲。
黄菖蒲、花菖蒲花朵大而艳丽,时常种植在水边,如今在城市中此二者远比菖蒲常见。
唐菖蒲,图自维基百科,作者William Pembroke
唐菖蒲又叫剑兰,是花店里常见的鲜花。
菖蒲的花
菖蒲虽也开花,但它的花朵是非常不起眼的黄绿色穗子,从观赏角度来看与鸢尾科的三种菖蒲可没法儿比。
菖蒲,图自《本草图汇》
菖蒲为何成为端午习俗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与菖蒲的药用价值和气味有关。
如果掐下一片菖蒲叶子,就能够闻到其散发出的香气,有些像香茅草,但要带上一点辛辣感。当看叶子拿不准这个植物是不是菖蒲时,不妨就掐一下吧,它的气味一定让人难忘。
菖蒲,图自《本草图谱》
农历五月五的端午节,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五毒尽出,也是各类疫病流行的高发期。如果说菖蒲叶似剑能驱邪,那么菖蒲作为一种香草就有着驱虫避疫的能力。
民间认为,艾草和菖蒲挥发出的气味可以驱除蚊虫、提神醒脑,而饮用菖蒲酒可去“瘟气”,有着包括治疗热毒湿疮、癫痫风疾、霍乱胀痛在内的多种功效。
菖蒲,图自《本草图谱》
看似平平无奇的水草菖蒲,因其叶型、气味等原因,在民间信仰和医学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成为端午的重要习俗。
石菖蒲
以上说的都是水生植物菖蒲,也是端午习俗中的主角。但其实还有一类“石菖蒲”,在我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石菖蒲、金钱蒲、银线蒲等均属此类。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指金钱蒲 Acorus gramineus 这一物种。它们生长于山野林泉之间,体型很小,是古时文人墨客最爱的案头盆栽。
石菖蒲
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是一本营造古典园林雅居的指导手册,书中写到:“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此处的菖蒲,便是指石菖蒲。直到现在,石菖蒲盆景还广受风雅之士的追捧。
石菖蒲
除了观赏外,古人认为服食石菖蒲能长生、甚至能使人成仙。汉代有诗:“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人好颜色。”大诗人李白也写到:“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石菖蒲,图自《本草图谱》
而据现代医学研究,石菖蒲所含的α一细辛醚、β一细辛醚、黄樟素可能存在致癌风险。我们就不要学着古人去吃了。
再回到开头的话题。如今的城市中,菖蒲已经是难得一见的植物。在杭州这么多年,我也只在园林苗圃、植物园见过,而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带有收集、展示性质的场所。这样有故事的植物如果从城市中消失了,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参考资料
[1]梁珊珊. 嘉兴现代端午节中的菖蒲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 2016, v.28;No.158(02):33-36.
[2]赵小彬.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端午风俗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
[3]周晓园, 李芮. 药用菖蒲研究近况[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4).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除注明外)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