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就喜欢去村里呆两天。早上起来就近去田里和山上逛逛,吃过早餐回住处也不过八九点。这样的一天既能看看花鸟,又不耽误干活。
前几天在村里的时候,看到路旁坡道上长满了苍耳,有些长的比人还高大。这个季节的苍耳还正在花期,只是在枝上冒出了一些细软的小刺,没法儿扎到动物和衣物上。
苍耳是一种菊科植物,它的花同样是菊科特色的头状花序。
枝上的一团团小刺就是是苍耳的雌花序,仔细看的话能从刺中挑出数枚不带倒钩的,那个就是雌花的柱头了。
↑苍耳的花
等到授粉完成,整个花序的“肚子”开始变大,是果实在内生长。包裹果实的小刺也就是雌花序的总苞也会开始变长变硬,雌花序逐渐变成我们熟悉的“苍耳子”。
↑苍耳的雌花序
到了冬季,苍耳子变成褐色,这时的刺将十分坚硬扎手。在农村呆过的人对苍耳子都不会陌生。狗子撒野回来总是会沾一身,小朋友们也常常拿它做恶作剧。
有些地方还会拿苍耳子做药用,炒制后服用可通鼻窍,市售治疗鼻炎的中成药中也多含苍耳子成分。[1] 但苍耳毒性亦较强,茎叶、果实均有毒,尤其是嫩苗有剧毒,切勿食用。[2]
而一旁圆乎乎的则是雄花序,搅拌器一样的雄花不断从圆球中冒出来。
↑苍耳的雄花序
雄花太小、开花期短,不容易被注意到。
↑苍耳的叶
苍耳之所以得名,大概是因为叶型。它的叶片大致是三角形,边缘有着不规则的锯齿,叶背面具绒毛。或许古人认为,这叶片像是某种动物的耳朵吧。
古人还将苍耳与诗经中提到的卷耳混淆。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认为苍耳便是卷耳。这一观点或对或不对,这里暂不考证。
↑苍耳的雄花序
先不说植物名流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苍耳,也已经与古人所见的不一样了。
如今在野地里所见的苍耳,大概都是西方苍耳(Xanthium occidentale)或北美苍耳(Xanthium chinense),它们的刺密、长、坚硬,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由于缺乏资料,我也不能确定我拍到的究竟是哪种。
↑意大利苍耳
而在北京周边的田地里,刺上还长小刺的意大利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 subsp. italicum)遍地,形状骇人。
↑意大利苍耳
把硬盘里的苍耳都看了一遍,似乎没有一张是本土的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
看着照片,回想起去年在北京野鸭湖边看灰鹤的场景。我潜伏在野草堆里,慢慢靠近落在荒田中的灰鹤群。拍完照片回到路上,发现苍耳沾满了衣裳。
参考资料:
[1]崔秀荣, 马海波, 张旗, 等.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 27(6): 614-618
[2]中国药典
声明:本公众号所引用的“药用价值”内容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如有需要,请遵医嘱。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