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过年要去西双版纳带活动,重新开始整理一些动植物资料。翻到地涌金莲时,发现很多可疑的地方。
↑这就是地涌金莲,芭蕉科植物
地涌金莲是我们经常说的佛教“五树六花”之一,此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东南亚地区佛教一脉相承的传统。
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在东南亚的佛教园林中,“五树六花”是必不可少的。“五树”包括: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或椰子);“六花”包括: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鸡蛋花和地涌金莲。”[1]
再比如北京世园会的植物牌上说:”传说佛祖诞生后每走一步就会生出一朵金灿灿的莲花,因此地涌金莲被定为佛教‘五树六花’之一。“
百度百科说:“‘五树六花‘即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五种树,六种花。”
↑图自《释氏源流应化事迹》,说佛陀诞生时就会自己走,他朝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就会生出一朵“大莲”
如果是比较悠久的传统,那一定能够在佛教典籍或绘画中找到起源或出处吧!但我翻了翻资料,咨询了一下研究佛学的同学,却并没有什么结果。
“佛经中规定”种植的五树六花,显得非常可疑。
↑佛教传播路线,图自维基百科
另一个疑点则是,据《中国植物志》:地涌金莲产云南中部至西部。
我查询了佛教的传播路线,约5~7世纪,佛教的一支教派可能经由缅甸传入云南,但后来情况不明。11世纪下半叶,蒲甘王朝重兴上座部佛教,佛教再次从今缅甸传入西双版纳。[2] 从路线图上看,云南是各条传播路线靠近末尾的位置。
可以推测,佛教或许存在“五树六花”的传统,但地涌金莲不太可能位列其中。
那“五树六花”的起源到底在哪里呢?
我在《佛教植物文化研究》里找到了另一种解释:小乘佛教的“五树六花”之一,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信仰小乘佛教,几乎每个村寨皆有佛教寺院,其当地的佛经有规定寺院中需种植“五树六花”。[3]
先不纠结小乘佛教之类的说法。“其当地的佛经有规定寺院中需种植'五树六花'”这句话比较有说服力。
“五树六花”的佛教传统,原来起源于西双版纳的傣族佛教文化吗?
《论傣族园林植物文化》一文给出了差不多说法:“傣族之所以确定“五树六花”为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代表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密切关系…[4]
最后,我在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网站找到了这样的解释:“对于'五树六花',传说是一个知识渊博的'阿占'(管理佛事活动的人)提倡的。他告诉人们,景洪之所以美丽,就是有五种树和六种花,也有大象和孔雀。大家很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僧侣们带头在佛寺先种了这些树木和花卉,也饲养了孔雀,成为了西双版纳的重要特征。这样,一个佛寺庭院就成了一个'佛教植物文化园'。”[5]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加接近真相的结论:“五树六花”,是西双版纳傣族文化和佛教文化碰撞的产物,而非佛教一脉相承的植物文化传统。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五树六花”这一概念传播开来,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不再为西双版纳佛寺独有,更是影响了泰国、广州、台湾等地寺庙的植物种植。
参考文献
[1]王成晖, 刘业, 向潇潇. 浅谈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 “五树六花”[J]. 广东园林, 2014, 36(4): 41-46.
[2]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M]. Zhongguo she hui ke xue chu ban she, 1981.
[3]何瑞华. 论傣族园林植物文化[J]. 2004.
[4]袁洁. 佛教植物文化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3.
[5]//www.xsbnrdhhy.com/jingdian/2012/0106/41.html
作者:蒋某人
图片:蒋某人(除注明外)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转载请务必保留以上声明